1066vip威尼斯下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介绍
1066vip威尼斯下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依托重庆市洁净能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重大疾病快速诊断工程研究中心和重庆市微纳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现有实验办公面积约6700平方米,拥有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在内的大型设备40余台,仪器设备价值约6500万元人民币。自2021年以来,共计培养15名博士后,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发表科研成果66篇。
本工作站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材料(光/电催化、燃料电池、锂/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等),结构材料(轻合金、高熵合金、非晶合金、功能陶瓷、高性能薄膜等),生物医用材料(医用金属材料、药物释放载体材料、临床及生物传感器材料、抗菌材料、可穿戴设备等)等方面。
合作导师简介
本博士后工作站共有20名合作导师,包含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重庆市级人才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专家。导师基本信息如下(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程南璞,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高性能铝合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和先进能源与催化材料合成工艺。在铝合金特别是高强铝合金成形技术、组织演化及热处理工艺研发上有亮点工作,相关研究已在武器装备和航空材料制造过程得到应用;近期拓展了能源与催化材料基础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10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项。
郭胜锋,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加入1066vip威尼斯下载,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委员、重庆市表面工程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重庆材料学会理事、重庆功能材料学会理事。研究领域集中在非晶态合金的形成机理、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难熔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质和高温氧化行为、极端环境下金属材料的力学与腐蚀和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四个方面,先后主持了国家和重庆市科研基金项目20余项。发表了包含Applied Physics Letters, Scripta Materialia等著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被引用2400余次。在铁基块体非晶合金强韧化和难熔块体非晶合金体系开发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胡卫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1)电化学催化,围绕能源环境相关的几类重要电化学反应,通过催化剂设计合成、结构表征、性能评估,结合原位探测技术和理论计算,揭示催化剂构效关系,指导高效催化剂开发;2)光学实时探测,利用斜入射光反射差(OIRD)这一新光学探测方法,围绕无标记生化检测和表界面反应/过程实时探测应用,从光学装置设计、光学原理和拓展应用开展研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110余篇,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蒋显全,主要从事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教授、博导,中国有色行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评审及评奖专家;(4个国家+5个省)级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5个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特聘专家,重庆国资委聘独董。主持国家级项目12项和省部级项目46项。发表论文67篇;专利63项(授权3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8项;主持园区及基地规划9个,主持新建实验室和生产线17个(条)。
李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高性能镁合金强塑韧化机制和精密体积成形数值模拟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承担和参与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5项。
刘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介电陶瓷(电容器)、压电陶瓷及压电复合物(换能器、驱动器)、铁电陶瓷(电卡制冷)以及陶瓷工艺成型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1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和横向项目10多项。
刘英帅,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基于纳米材料的高性能生物**/生化传感器的开发及应用;功能纳米材料在多模态生物成像及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066vip威尼斯下载引进人才基金等科研课题6项,迄今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Biosens. Bioelectron., J. Mater. Chem. B,Anal. Chim. Acta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中国专利5项。
鲁志松,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纤维功能材料、智能纤维/智能织物、生化分析传感器等。对纱线基微流控分析系统、可编织纱线状汗液激发电池的结构、制备工艺及其基础理论作出贡献。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6项,发表SCI论文170余篇,获包括重庆市自然科学奖在内的各类科技奖项3项。
包淑娟,教授,博导。兰州大学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在Adv. Func. Mater., Small, Chem. Mater., Cryst. Des. Grow.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被他引3000余次,单篇最高被引218次,H-index为28,2篇入选百分之一影响力文章(1%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申报专利8项,授权2项。
李庆,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领域:简便、温和、环保条件下新型微/纳米光电功能材料及无机功能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在Angewandte Chemie等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主持/主研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科技部973项目等课题研究。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获重庆市科协首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康燕堂(Kang En Tang),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新加坡国立大学荣誉教授。致力于高分子材料研究,在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结构设计与表界面性能调控、材料表界面修饰与改性,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迄今在 Chem. Soc. Rev., Prog. Polym. Sci.,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Nano Lett, Macromolecule,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及综述760多篇,论文总被引超35,000次,H-index为94;受邀撰写著作章节25篇;申请并获授权国际专利25项,其中美国专利11项;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受邀/主旨/大会报告60余次;主持新加坡教育部、环境局、科技局等基金项目20多项。
康跃军,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卫健委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导师、重庆市教委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主要从事以微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为中心的研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包括生物电子传感、生物**、纳米生物材料、微流控技术和可穿戴式微型诊疗器件方面进行前沿研究,在医学诊断即时检测技术领域创新转化获得11项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地方人才项目、科研项目15项,发表SCI论文220余篇,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25项。
聂朝胤,教授、大阪大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材、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日本NEDO特别研究员,现主要从事功能涂层/薄膜材料、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的研究,在PVD07E70355BA392BED5C233EE397031BFA.png洧备謏术煄A在金刚石、类金刚石等碳素薄膜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基于深冷处理提高金属基体及金属表面强韧化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近年来主持了国家及省部级等科技项目计十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戚钰若,含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2年1月加入1066vip威尼斯下载,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学博士,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目前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钠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钠金属负极、固态钠电池等方面,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如Nat. Commun.、Joule、Adv. Energy Mater.、Angew、Adv. Funct. Mater.、Adv. Sci.、Chem. Eng. J.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已发表SCI英文专业期刊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课题等各级项目9项。担任ACS、Wiley、RSC、Springer等数据库中10余种SCI期刊审稿人及《Battery Energy》青年编委;任中国化学会、中国材料学会会员;参与编写书籍1章。
宋群梁,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太阳能电池、纳米摩擦发电等新型能源。在新型能源器件结构、机理,**表面/界面研究方面有原创性成果,相关成果以发明专利和高水平论文形式得到体现。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60余篇,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等省部级荣誉称号。
孙德恩,教授,博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重庆市高层次人才,IAAM Scientist Medal获得者。超高强韧涂层材料领域,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发表英文专著3章节,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5项,转化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
夏玉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高性能轻合金制备和大型模具增材制造新工艺。在大型航空锻件成形过程微观组织演化及大锻模低成本、高效增材制造工艺设备研发上有重要发现和理论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已在C919、J20等国产先进机型的制造过程得到应用。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8项和省部级项目15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各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
徐茂文,教授、博士生导师。聚焦低成本大规模储能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针对钠离子电池新型聚阴离子材料的合成与机理、室温钠硫电池耦合固硫系统搭建与选择性调控、水系锌离子电池储能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已发表SCI论文280余篇, H因子大于58,引用1.3万余次。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以及与华为、宁德新能源合作横向课题等其他课题10余项。获得2020年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2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2020年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支持。
徐立群,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入选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获批“生物功能表界面”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和“生物医用材料”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致力于材料表面功能化及改性研究,在抗菌材料、多功能抗菌涂层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发展了基于贻贝粘蛋白、单宁酸和植酸表界面作用的设计策略与构建方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rog. Polym. Sci.、Adv. Sci.、Bioact. Mater.、Small、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总计他引4800余次,H-index为38。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件,撰写英文书章节3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荣获川渝产学研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
余玲,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微流控即时检测**和仿生微生理系统及其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和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